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|
作者:zxy 日期:2020/2/3 14:00:05 文章来源:好医术 |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—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
持续增长的确诊人数、日益焦灼的不安情绪、鱼目混杂的网络流言……面对新型冠状病毒,如何正确防护成为人们急需了解的事情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,日前出版发行。 日常居家怎么消毒?出门在外注意什么?疑似患病怎么处理?《生命时报》梳理最实用50条防护建议,一次解决你的困惑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日常篇 适用范围:一般大众人群 划重点:提高身体素质是首要预防措施 1.新型冠状病毒可持续人传人,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(打喷嚏、咳嗽等)和接触传播(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子、揉眼睛等)。 2.应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相对封闭、空气流动差的场所,如温泉、影院、网吧、商场、车站等。 3.家庭置备体温计、口罩(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)、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。 4.保持居室整洁,勤开窗,经常通风,定时消毒。 5.物体表面可选择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或湿巾擦拭。 6.喝板蓝根、熏醋等方式,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均无作用。 7.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,对预防病毒感染无效,反而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。 8.平衡膳食,均衡营养,适度运动,充分休息。 9.做饭时,切割熟食和生食的刀具、案板分开。肉、蛋类高温彻底煮熟后食用。 10.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,合理休息、不熬夜、不过劳。 11.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 12.老人、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更应做好日常防护,每天量体温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外出篇 适用范围:外出、远行及长期在公共场所的人 划重点:戴口罩、勤洗手 13.外出时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,口罩使用方式如下: (1)鼻夹侧朝上,深色面朝外(或褶皱朝下)。 (2)上下拉开褶皱,使口罩覆盖口、鼻、下颌。 (3)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,由中间至两边,慢慢向内按压,直至紧贴鼻梁。 (4)适当调整口罩,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。 14.正确佩戴合格口罩产品,只要戴一个就可以,多个叠加不能累计防护效果。 15.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、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,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,以备下次使用。 16.口罩在变形、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。普通人使用过的口罩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。疑似病例或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,按照医疗废物处理。 17.取下口罩时应避免手接触到外层污染面,处理完口罩后清洗双手。 18.人与人之间接触时,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 19.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、鼻。 20.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 21.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 22.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。 23.返回家后,立刻更换衣服,衣物尽快清洗。 24.尽量避免乘坐地铁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。 25.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。 26.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,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,定期清洗空调滤网,加强开窗通风换气。 27.远距离出行人员,应事先配备口罩、便携式免洗洗手液、体温计等必要物品。 28.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,要佩戴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。 29.妥善保留旅行时的公共交通票据信息,以备查询。 30.若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,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14天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隔离篇 适用范围: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及其家人 划重点:保持距离,勤消毒 31.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过的人,应从和患者接触的最后天起,采取医学观察14天。 32.将隔离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,拒绝一切探访。 33.限制隔离者的活动,最小化其活动区域,保持良好通风。 34.隔离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,互相保持距离,避免近距离接触。 35.隔离者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。 36.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,不得共用牙刷、香烟、餐具、食物、饮料、毛巾、衣物、被褥等物品。 37.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,每天频繁清洁、消毒隔离者经常触碰的物品和区域。 38.将隔离者使用的衣物放入洗衣袋清洗后完全干燥,不要甩动衣物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物。 39.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,应规范佩戴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,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就诊篇 适用范围:不得不去医院的人、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人 划重点:做好准备再出发 40.其他疾病,原则上尽可能少去或不去医院,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、危重症患者。 41.如果必须去就医,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、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。 42.尽可能减少非必要项目,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、急诊等诊室。 43.若需前往医院,尽可能事先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,做好预约和准备,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,尽可能减少就诊时间。 44.接触医院门把手、门帘、医生白大衣等物品后,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。 45.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轻度纳差、乏力、精神稍差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心慌、结膜炎、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) ,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。 46.感染者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,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。 47.如果可以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,路上打开车窗。 48.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。在路上和医院时,尽可能远离其他人。 49.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,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,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式休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。 50.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,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,配合开展相关调查。 |
上一篇:脑心同治走基层--走进农安 |
下一篇:不要集聚!山东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 |